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2019年日本公开赛zb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2019年日本公开赛zb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近代单兵军事装备发展最为迅速的其实主要就是轻武器方面,一战时主要是以堑壕战的模式为主,堑壕战时交战双方在轻武器上主要是以栓动步枪以重机枪为主。以重机枪的交叉火力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以栓动步枪进行“查缺补漏”或精确射击。但是机枪太为笨重,缺陷过于明显。
一战后期,一种新的战争模式出现了——小分队渗透战术。就是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前往敌军后方或敌军阵地进行破坏活动甚至进攻阵地。因其使敌人几乎无反应时间抵抗,火力强劲等相较于堑壕战的无与伦比的优势成为了二三十年后战争的主流模式。正是这种模式,也让手枪能够在那个特殊时期成为进攻武器,是因为其射速快(其半自动相较于栓动步枪)利于携带(其质量相较于MG08改型)。所以自然而然地就有人提出一种“轻巧便携的高射速武器”。所以一战后期第一支冲锋枪—MP18诞生了。她的诞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她的出现使战争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甚至可以说从此以后的历次战争的基础都是她。包括在二战初期都是单兵装备的重点。
但是随着二战的进程,几大国家发现巷战和城战越来越成为重点,所以单纯的冲锋枪已经无法满足士兵的需求。美国、德国和苏联都研究了自己的轻武器体系。德国人构建了由MG34通用机枪为火力支柱,辅以MP38/40冲锋枪,Kar98K步枪的步兵班组,当然,用98K是因为穷。美国人选择了步枪半自动化+多挺轻机枪(实际上就是BAR)的组合,当然,这是因为美国人有钱。苏联人最初也是想采用SVT40+波波沙+DP28的组合,但一开展还是老实去产莫辛纳甘和更多更廉价的冲锋枪。
战场上瞬息万变。武器也是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发现问题并改进。比如美国人就发现他们的M1加兰德和BAR的组合虽然火力密度远超全球但是在面对德国人的机枪的时候还是只能依靠BAR的火力。于是各个国家在战后都逐渐完善轻武器体系。渐渐选择了小口径高速弹。因为发射小口径高速弹相比起中间威力弹更容易控制,士兵也可以携带远比之前能携带的更多的弹药。此外,弹道创伤学的进步也使得小口径高速弹能通过翻滚,碎裂等手段实现与之前弹药相近甚至更强的杀伤效果。
总结一下轻武器的发展,其实不外乎三个方面
第一、
轻武器自动化的程度大大提高,过去一个班组的火力如今可能被几支突击步枪所压制。
第二、
自动轻武器及其弹药的重量大大降低,这使得单兵可控全自动射击成为可能。
第三、
步兵主力轻武器的射程较一战大大减少,但在射程内的威力却增加了。
一战以来,轻武器发展较快,体现在步枪身上,就由5发栓动步枪,逐渐发展到8发漏夹或10发弹仓供弹,以及10发弹匣供弹的半自动步枪,再发展到20/30发弹匣供弹的自动步枪。
栓动步枪发射7.92×57毫米、7.7×56毫米、7.62x54毫米大威力步枪弹,发展到发射中间威力的7.92×33毫米、7.62×39毫米步枪弹,再演变到发射小口径步枪弹,以苏俄5.45×39毫米、美欧5.56×45毫米,以及中国5.8×42毫米为代表。
(毛瑟98K栓动步枪)
步枪的演变非常清晰,即由栓动步枪,到半自动步枪,再到自动步枪,然后才是小口径步枪,因此,一战以来,到现在为止,轻武器当中,属于步枪的变化最大,进步也是最大的。
此外,冲锋枪诞生在一战,第一次投入实战的是德军装备的MP-18冲锋枪,小股德军采用集中射击的方式,突破协约国军队的堑壕,溜到阵地后方搞破坏去了。
(SKS半自动步枪)
由于是第一把出现在战场上的冲锋枪,火力非常猛,完全有别于拉大栓才能射出一发子弹的步枪,因此协约国士兵将其称为“子弹喷射器”,倒也非常形象地体现出了冲锋枪的特征,当时确实不知道此枪就是冲锋枪。
MP-18冲锋枪的诞生,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战争模式,步兵手中有了火力非常凶猛的枪械,是5发栓动步枪所无法比拟的,在近距离内,给予进攻方步兵以极大杀伤。
(MP-44自动步枪)
二战时,是冲锋枪的黄金时代,MP-38、波波沙41、M-1汤姆森、司登式、M-38伯莱塔等冲锋枪,在战场上大放异彩,成了交战国士兵手中得心应手的枪械,防守阵地包括冲锋时,冲锋枪都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极大地弥补了栓动步枪火力的不足。
机枪,历来是各国普遍重视发展的枪械,是步兵的支援武器,远距离的压制火力,自一战以来,机枪的变化也比较大,就整体而言,轻机枪演变成了班用机枪,重机枪则成了通用机枪,高射机枪成了重机枪。
(M-249班用机枪)
事实上,轻机枪在二战时作用极大,以20发弹匣供弹的捷克ZB-26、30发漏斗供弹的日本歪把子、30发弹匣供弹的英国布伦、20发弹匣供弹的美国勃郎宁M-1918A2、47发弹盘供弹的苏联DP等轻机枪为代表,都是二战著名的轻机枪。
战后,轻机枪演绎成了班用轻机枪,采用70余发弹鼓供弹,100-200发弹链供弹,但必要时,两者皆可使用30发自动步枪弹匣,有力地保证了战时子弹的来源问题。
(80式通用机枪)
二战时的12.7毫米以及战后发展起来的14.5毫米高射机枪,则成了重机枪,重机枪则成了通用机枪,是战后机枪最大的变化。
不得不提二战时期,德国军工天才发明的MG-34/42通用机枪,出厂时随枪就有两脚架,此时就是轻机枪状态,有效射程800米;当装上三脚架时,就成了一挺重机枪,有效射程1000米。
综上,自一战以来,轻武器领域变化最大的就是步枪、冲锋枪和各类机枪的演变,带动了轻武器的快速发展。
(M-2勃朗宁重机枪)
步枪弹丸由大威力向中间威力,再向小口径化方向发展;诞生了发射手枪弹的冲锋枪,使步兵手中又多了一把近距离火力非常凶猛的枪械,但由于发射的是手枪弹,因此杀伤力有限,一般野战步兵现在已经极少配备,都用于特种作战人员。
通用机枪的发明是划时代意义的,重机枪就成了通用机枪;轻机枪火力持续性能差,演绎成班用机枪以后,火力成倍增加;而大口径的高射机枪,发展到现在就成了重机枪。
ZB26捷克式轻机枪,捷克国营布尔诺兵工厂出品,是二战时期的一代名枪。这挺机枪的特点是比较轻便,重量只有9.6公斤,使用20发弹匣供弹,在战场上可以当做自动步枪使用,深受中国军队的喜爱,抗战时期中国也大量仿制ZB-26机枪,据统计,在抗战战场上,大约先后装备了10万支ZB-26及各种改进的轻机枪。ZB-26是中国军队少有的精良装备,其优异的性能让日军也赞叹不已。
九九式轻机枪是日本在二战时期针对老式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歪把子”轻机枪的缺陷,重新设计的产品,使用7.7mm步枪弹。九九式轻机枪的外观与捷克ZB26轻机枪非常相似,都是导气式活塞长行程自动原理,都采用上置弹匣,但它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轻机枪,内部构造完全不同。
布伦式轻机枪与抗战时中国大量装备的“捷克”式轻机枪有很深的渊源,它最初就是著名的ZB26轻机枪参加英国新型轻机枪选型时,被英国军方选中,并根据英国军方的要求改进而来的。同ZB26轻机枪一样,都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的闭锁槽实现闭锁。布伦式轻机枪的口径改为英制0.303英寸(7.7毫米),发射英国军队的7.7×56mmR标准步枪弹,其它战技术性能与ZB26大同小异。全枪长1156毫米、枪管长535毫米,空重大约10.4公斤,改用29发弯曲弹匣,初速743.7m/s,理论射速500发/分。1935年英国正式将该枪列装为制式装备,1938年投产。
有意思的是,二战中超过一半以上的“布伦”式轻机枪是由加拿大生产的。为了支援中国抗战和欧陆地下抵抗组织,加拿大还生产了一批口径7.92mm版本的“布伦”式轻机枪,布伦和勃然的区别主要在于弹匣,布伦用的是29发的弯弹匣,而勃然使用的是20发直弹匣。在国内被叫做79勃然轻机枪,机匣右侧有钢印中文“七九勃然 加拿大造”是字样。
相对来说,布伦和勃然式轻机枪要比原装的ZB-26机枪优异,布伦和勃然取消了ZB-26上基本上没有多少用处的散热片,这种散热片设计的加工异常困难,而且严重浪费金属材料。布伦和勃然式轻机枪移动了导气孔的位置,并增加了气体调节器,可靠性要比捷克式轻机枪高的多。
综合来说,布伦式轻机枪更加优秀,所以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以后的很长时间。
捷克式轻机枪全称叫做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26型),这款轻机枪是突击步枪历年诞生之前性能最好的火力支援性武器,而且早在1925年就开始生产了并成为中国可以授权生产的装备之一;布伦轻机枪是1932年英国轻机枪选型招标过程中,捷克式中选后根据英国要求改进而来的武器,此时ZB-26已经在中国内战战场奋斗了7年之久,英国做出的改进就是简化工艺取消了复杂的枪管散热片,并把弹药容量从20发增加到30发甚至100发(特殊的双层弹盘供弹),其实作为支援性火力20发子弹简直是胡闹中国仿制的捷克式也使用了30发弹夹供弹。
子弹数量增加带来的麻烦就是重量过大,原版的zb-26只有9.6千克而改进后的布伦机枪达到了10.43千克,这也是它要进一步简化枪管和导气管以降低重量的原因,在战场上抱着20多斤的装备快速移动支援进攻和防守中的步兵是非常不方便的,因此说布伦轻机枪并不适合中国人使用,不过当加拿大通过租借法案提供给中国至少4万支布伦轻机枪时,中国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在阵地战中布伦轻机枪还是发挥了很大作用的。
小日本在战时发现现有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实在可笑,也是在捷克式轻机枪的刺激之下才研发出99式轻机枪,它与以上两种轻机枪有很大的相似性,但99式还是大规模改进96式轻机枪而来的产品,96式与大正十一式一样沿用了法国机枪的气冷、气动式设计,而且糟糕的供弹方式使其极不可靠,两款机枪都需要给子弹刷油才能顺畅开火,这让前线的日本小兵几乎要发狂。99式最大的改进就是使用了捷克式的供弹方式,使其可靠性达到近乎完美的地步,但是作为支援性火力它的7.7mm有坂子弹与布伦机枪一样威力比不上捷克式的7.92mm子弹。
这三种机枪均属于二战时期的经典装备,保有量在当时稳居世界各国轻机枪编制数量之前列;而且,三种机枪一旦同时出现,便足以勾起中国人民的抗日情结。因为捷克式自打问世以来,中国政府就一直是该款机枪的最大进口方,仅1927~1939年间,中国政府就共计采购了3万余挺,加上后来国内大批仿制的捷克式机枪,抗日时期中国军队对捷克式的装备数量不少于10万挺;九九式轻机枪是日军在二战时期继“歪把子”和九六式之后,推出的一款技术最为成熟的轻机枪,标志着当时日本在速射武器制造工艺方面的最高水准,成为侵华日军实施“大扫荡”时的主要火力帮凶;布伦式机枪作为二战时期英联邦国家军队的支柱武器,曾经大量配发并装备给中国远征军,因此也成为滇缅战场上与日军九九式机枪进行直接对话的主要装备。
图示:抗日军队的机枪射击训练
慕什塔戈认为,衡量一款轻机枪的性能优劣与否,不外乎射击精度、火力持续性和携行能力这三项指标。因为对于一支步兵分队而言,他们不仅需要一种火力比较猛的支援武器,更希望这种武器能够随时变换发射位置,时刻伴随其左右。当然,这也是轻机枪区别于重机枪的最主要特点。
图示:捷克式轻机枪
首先,从射击精度来看。三种机枪的枪管长度依次为:672毫米、550毫米和535毫米。其中,布伦式机枪的枪管长度虽然最短,但由于其内部刻有6条右旋膛线,并采用性能比较先进的英制7.7×56mm子弹,提高了射弹飞行稳定性;九九式与捷克式一样,均采用4条膛线设计,但枪管比捷克式短了122毫米,致使射程和精度都大打折扣,尽管可装配2.5倍率瞄准镜,偶尔充当狙击枪使用,但也只能提高首发命中率,在持续射击精度方面明显不及捷克式。因此,这三种机枪的射击精度排序为:①捷克式,②九九式,③布伦式。
图示:九九式轻机枪
其次,从火力持续性来看。捷克式的容弹量最小,仅为20发,由于其枪管与机匣之间采用“凹槽+固定栓”设计,大大简化了更换枪管的操作步骤,一般仅需10秒即可完成;九九式与布伦式一样,容弹量均为30发,且弹匣可以显示余量,但其最大问题是射击过程中易出现卡壳故障,严重影响持续性;作为捷克式的改进型,布伦式不仅取消了枪管散热片,还优化了导气及闭锁装置,从而大大降低了射击故障率。因此,上述三种机枪的火力持续性排序为:①布伦式,②九九式,③捷克式。
图示:布伦式轻机枪
最后,从携行能力来看。三种机枪的重量依次为:9.6千克、11.4千克、10.5千克;长度依次为:1161毫米、1181毫米和1156毫米。可见,九九式机枪无论重量还是长度,均为三者之最,极大限制了作战中的携行能力;捷克式虽然重量最轻,但长度稍大于布伦式;后者在体积上有效缩短了枪管与导气管,而且布伦式的拉机柄可以折叠,行军状态下不易发生刮扯,其提把采用可变方向式设计,行军时置于水平方向便于携带,射击时置于垂直方向便于操纵。因此,三种机枪的携行能力排序为:①布伦式,②捷克式,③九九式。
综上所述,相对于其它两款武器而言,布伦式轻机枪的综合性能更加优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2019年日本公开赛zb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2019年日本公开赛zb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